夜晚是什么样的呢?小浣熊真的很好奇。
他住在一株高大温暖的栗子树下,那是一个月亮照不到的地方。他已经看过白天了,却一直没见过夜晚的样子。
小浣熊向妈妈提出,想到外面的林子里去看一看夜晚,妈妈却总是让他等一等,等到月圆的时候。
外面漆黑一片时,妈妈说,再等等;一弯新月升起,妈妈还是说,再等等;有半个月亮了,妈妈还是拦着小浣熊,说再等等,等到月圆的时候。
终于有一天,妈妈说,去吧,因为——
“月亮已经圆了。”
这个小故事来自一本有趣的绘本,叫《等到月圆的时候》。作者是玛格丽特·怀兹·布朗,是美国图画书界的先驱性人物,四次获得凯迪克奖;此书的插画师是伽斯·威廉斯,曾为《精灵鼠小弟》《夏洛的网》绘制插画。
我给好友讲了这个小故事,她听完后,说,“哦,这是个讲耐心的故事。”
没错,这本绘本特别可爱的地方就在于,写出了小浣熊难以按捺的好奇心,和不得不持续等待的耐心,生动极了。
而对我而言,最让我感动无比的一点,则是浣熊妈妈表现出来的深切母爱。
好的都给你,坏的我承担
浣熊妈妈为什么不让小浣熊出门?
原因很简单,因为外面太危险、太可怕了呀。书中描绘了一个场景,那是浣熊妈妈在夜晚的时候独自出门,深蓝色的天空中只有一弯发着冷光的新月,狂风把树木的枝丫都吹弯了,黑黢黢的大树张牙舞爪的,万籁俱寂,只能听到猫头鹰的叫声......浣熊妈妈裹紧了身上的披风,向家里走去。
摘自《等到月圆的时候》内文页
未知的黑暗让人恐惧,但当小浣熊问起来时,妈妈却对这一切闭口不谈,而是劝他等一等,等到月圆的时候。
月圆的时候,黑暗被驱散明亮的月光驱散,大家都可以放心地出来玩。小兔子蹦蹦跳跳,公牛和母牛双双起舞,夜莺唧唧啾啾地叫着,小浣熊也可以和其他小浣熊一起玩......
摘自《等到月圆的时候》内文页
浣熊妈妈把坏的一面压在心里,只把好的一面展现给小浣熊。妈妈的温柔,都在那句“等到月圆的时候”了。
你放心长大,其他交给我
最近网上流行一个段子:终究是我一个人扛下了所有。在这本绘本中,浣熊妈妈也是一个人抚养小浣熊,为小浣熊的成长辛勤劳动,保驾护航。
浣熊妈妈总是在默默做家务:她用擀面杖揉面,做出星形的小饼干;吭哧吭哧地浆洗衣服,再用熨斗熨平;顶着寒风外出采购;给小浣熊唱歌,哄他入睡......
而小浣熊在这样悉心地照顾下,长得胖嘟嘟的,无忧无虑地享受童年——他喜欢牵着玩具小车,睡觉都不离身,他也喜欢玩棒球,期待着和小伙伴在月光下决一胜负。
摘自《等到月圆的时候》内文页
“你只管放心地长大,其他的事情都交给我”,这种天然的奉献精神,似乎在动物和人类的世界中是共通的。
新婚第一年,我的妈妈常常会来我的新居,帮我打扫。她总觉得这儿不干净那儿也不干净,刚好住得近,就忍不住要帮忙。“18岁成年”这个概念,在妈妈眼里是不存在的,你永远是个小孩,永远需要她。我总是被她的一次次突然来访弄得很羞赧,做家务也越来越勤快了,但也不能太勤快——我觉得,妈妈喜欢被需要的感觉吧。
永远很温柔,包容你的坏脾气
小浣熊最大的烦恼,大概是一直被吊着好奇心,不能去看夜晚的样子吧?他一遍遍地恳求妈妈:让我看看夜晚好不好?让我认识一下猫头鹰好不好?让我看一看黑暗好不好?他还想看细细的新月、浣熊耳朵那么大的半月还有大大圆圆的满月,但是,妈妈总是回答,要等一等,等到月圆的时候。
摘自《等到月圆的时候》内文页
终于,小浣熊按捺不住了,他的口吻变得焦急且夹杂着不满:“听我说,我大大的、暖暖的妈妈,现在我可以出去了吗?去到外面的树林里,看看夜晚?”这一次,他终于实现了愿望。
我们原谅小浣熊的愠气吧,他还是个孩子,已经乖乖地、耐心地等了这么久了,用我们的话说,他已经好奇“爆”了。
不过,与小浣熊相比,我们发现,浣熊妈妈对待小浣熊时,一直很温柔、一直很耐心。她不断安抚小浣熊,还给他唱浣熊的歌。
没有浣熊妈妈柔水一样的温情,没有她包容下孩子所有的情绪,小浣熊能坚持那么久吗?
摘自《等到月圆的时候》内文页
我们在给孩子读这本书的时候,可以不时地问他一些问题,启发孩子去思考。
“这里浣熊妈妈在做什么呢?这里呢?还有这里呢?”
“为什么红红的月亮挂在天边的时候,小兔早早睡觉了,而月圆的时候,会出来蹦蹦跳跳呢?”
“这本小书里,月亮是怎么变化的呢?”
“为什么只能看到浣熊妈妈,却不见浣熊爸爸呢?”
“小浣熊喜欢哪些玩具,你发现了吗?”
“书里哪些画是五彩斑斓的,哪些不是?为什么画画的人这样安排?”
......
这本《等到月圆的时候》,在这里强烈推荐给大家啦。
作者:玛格丽特·怀兹·布朗
绘者:伽斯·威廉斯
译者:阿甲
适读年龄:4-8岁
定价:38.00元
父母需要满足孩子的愿望
更需要帮孩子学会等待